诗歌中的爱与死亡之四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短肠处,
明月夜,短松岗。
也是生死,孤坟和断肠的情爱,这里是诗人切身的现世感受,‘超越’也只是基于生活的梦境。这也是中英诗歌传统的一个区别。如同抽象概念一样,英文文化中有另世的神秘主义世界,而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则是现世文化。而且,英文诗歌作者,有许多是‘职业’诗人,以写诗为生。而中国古代诗人,写诗多为功名举试的训练。即使有归隐山林,那也是功名无望的退避,并非自由的纯粹诗人。因此,中国诗人的作品,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而少跳出尘世的,无所具体对象情景的纯内心感念或神秘主义心态的表达。似的爱与死亡,现世与另世的描写,还可以举一首英文诗歌:
爱的乐园
威廉姆.布莱克
我曾访问爱的乐园,
目睹了我前所未见:
殡仪馆矗立其中,
那里是我曾嘻戏的草地。
而殡仪馆的大门紧闭,
门上大书‘行人止步’;
我只好转向爱的乐园,
那里曾有无数美丽鲜花开放,
映入眼帘的却是遍地坟茔,
墓碑取代了鲜花林立:
黑袍牧师们蜿蜒绕行,
用荆棘捆绑着我的欢乐和欲望。
The Garden of Love
William Blake
I went to the Garden of love,
And saw what I never had seen:
A Chapel was built in the midst,
Where I used to play on the green.
And the gates of this Chapel were shut,
And "Thou shalt not" writ over the door;
So I turn'd to the Garden of Love,
That so many sweet flowers bore,
And I saw it was filled with graves,
And tomb-stones where flowers should be:
And Priests in black gowns were walking their rounds,
And binding with briars my joys & desires.
爱的乐园里,青草地上建起了大门紧闭的殡仪馆,花朵盛开的地方,堆满了坟茔和墓碑……爱与死亡似乎只是一个恍忽,一个梦,一个意念的区别。这种将爱情和死亡做为两个抽象的生命象征联系起来,令人想起精神分析关于爱情和死亡的分析。
精神分析大师之一的佛罗姆,将爱情看做是人类克服成长过程中个体独立带来的分离,孤独,隔膜的一个必然。爱使人与人回归结合,重新融为一体。
而另一位弗罗伊德的早期追随者,OTTO RANK则认为死亡是人逃避出生与母体的分离的创伤,而企望回归母体的安宁,统一的本能。如此看来,因爱而死,无论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或是理智的决断,或是实际的行动,则可以看做是两种本能的殊途同归,一举两得。人因失去爱而分离,因生而分离,又因爱而回归,由死亡而回归。那么,因爱而死亡,当是一种最彻底,最丰富的回归。
诗人RICHARD CRASHAW有诗云:
“爱,你是生与死的至高无上的唯一君主。”
"Love, thou art absolute sole Lord of life and death."
注释:
1《尽管我年轻无辩》与《爱的乐园》的中文译者为作者,意在有助于行文的一致和读者阅读,并非信达雅的工品,不当之处难免。
2《葡萄牙十四行诗(第43首)》中文译者为飞白,取自王佐良的《英国诗史》。
3《歌》的中文译文取自《西方爱情诗选》,译者不详。
4所选中英文诗歌只是一些例子,用以说明中英文诗歌中对爱和死亡关联表达上的一些不同,并不一定是唯一或者最佳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