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巴士网

由职称外语考试改革反思职称评价机制

分类: 职称英语 
 
备受关注的职称外语考试改革终于浮出水面。人事部2月7日公布,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已初步形成了完善职称外语考试的有关建议,其中包括了9类人员可不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或者放宽外语成绩要求。(《新京报》2月8日)
近年来,全国上下掀起了“学英语”的狂潮———小到三四岁的儿童,大到五六十岁的老人。全国为何会有那么多的人“热衷”于学英语呢?是大家都非常喜欢学英语吗?笔者认为,大家不是因为喜欢它而学习它,而是因为需要它才学习它———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高考、考研究生、出国;成人学习英语是为了给自己“充电”,大多数人学习英语是为了晋升职称。
外语与职称挂钩已经十余年了,近年来,改革职称外语考试的呼吁一直存在,认为外语与评职称的挂钩不应该搞一刀切,不应使外语考试成为一种形式和包袱。所以,近年来,要求取消职称外语考试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已经向人事部门发出了信号———职称评价机制必须改革。
首先,当前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存在一些弊端———重证书而轻业务能力。目前,一些行业评职称主要靠手中的“本本”———毕业证、继续教育证、计算机证、职称外语证等等,“论文”、科研成果、获奖证书也是一个都不能少,而业务能力和水平反倒无关紧要了。也就是说,即使你的业务水平再高、业务能力再强,如果没有这些证书,同样评不上职称。很显然,这是缺乏科学性的,目前的职称评定条件不能真实地反映人的实际能力,而是过多地看重了客观因素的功能(学历、工作年限及外语考试等)。这种职称评审制度亟须改进。
就拿教师来说吧。教师的天职应当是教书育人,工作本来就很辛苦,很难抽出时间来写论文、搞科研成果。然而,为了晋级,很多老师不得不想办法、找门路“写论文”“考证”。在此,笔者不禁要问,现实中有几个人的论文是真的?这些论文、证书对他们能力的提高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要求那些从事农业、林业、水利、采矿、测绘、勘探等专业人员考外语究竟有多大意义?
其次,一些“考试”成了某些权力部门“敛财”的工具。有的地方要求考生在报名时,考生必须到指定照相馆照相。还有的地方,已经取得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考试合格证书(简称NIT证书)的教师,还得再参加由人事部门组织举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与考试,否则即使评上了中、高级职称,人事部门也不予聘任。参加人事部门组织举办的计算机考试,每人需要交100多元钱———难道国家级的证书还不如地方级别的?还有的地方,交钱的“发票”就能当计算机证书用。种种怪现象说明,在一些地方,考试是假,敛财才是真。
建议人事部门能够借这次“职称外语考试改革”之机,好好反思一下现行的职称评价机制。也期待着人事部门的官员能够深入各行业、各部门,多倾听一下群众的心声,以便更好地进行职称体制改革。

猜你喜欢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