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巴士网

时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外语之轻”

分类: 职称英语  时间: 2023-11-24 15:27:12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完善职称外语考试课题组21日公布了就“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建议”网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结果:89%的邮件赞同调整职称外语考试政策,11%的邮件认为应取消职称外语考试。

89%加上11%,也就是说,百分之百的邮件都对现行职称外语考试政策有意见。这一结果既说明现行职称外语考试政策弊端不小,又证明有关部门当初征求意见的做法非常必要。

作为语言工具,外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传奇小说里,李太白因用“外语”把西域来使骂了个狗血喷头,从而得到了群臣的敬佩,皇帝的赏识;在短信笑话里,大老鼠因学狗叫吓跑了老猫,从而让小老鼠懂得了“外语”的重要。例子固然极端,但其中含义却最简单不过,那就是外语是中外沟通的敲门砖。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一辈子都用不上外语,但他们却必须学外语考外语,仅仅因为外语是他们职称评定的敲门砖。而职称评定直接关系到加薪、升职以及其他福利待遇,若外语考试不通过,职称评定便没有希望,加薪和福利便无从谈起。为了职称,他们只好硬着头皮去学习,或是厚着脸皮去作弊。

由于没有“敲门砖”,很多人专业水平再高也评不上高一级职称,而那些外语好的人,在职称评定中过关则容易得多。这块敲门砖,固然会让一些会外语的人才得利,也会让很多不懂外语的人才失意。

外语本是语言工具,在当今中国的考试制度中却成了会者的敲门砖,不会者的“拦路虎”。它不仅影响着工作者的职称,还影响着求学者的前途。当年,艺术家陈丹青从 清华大学辞去博导,就和这种“外语为王”的考试制度有关。很多艺术天才因之求学无门,考入学院的却多是碌碌之辈。在今年两会上,政协委员、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也讲述了“拦路虎”的厉害。她说:“我们招生时,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直接在我们校门后设摊招生,他们没有那么多要求,只要专业素质好就行。”外国人不要求外语,而我们自己却以外语为标尺,把优秀人才拱手相让,这究竟是可笑还是可悲?是我们中国人太有才了么?

当然,我并不奢望再出现一个以数学零分考上清华的钱钟书,但是让一个英语考了59分的优秀人才考研成功似乎并不困难。那么让一个不懂外语的优秀中医评上高一级职称行不行?照顾一下边远贫困地区和艰苦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行不行?

外语有时候是重要的,但更多时候,和专业技术相比,外语的作用轻于鸿毛。因此,我虽不主张取消职称外语考试,但我反对那种“一刀切”的考试方法。让一门并非必需的语言工具去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去决定前途和命运,实在是太沉重了。

猜你喜欢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