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喜考研英语之阅读理解第一部分必备知识
针对不同题目形式,根据不同的目的,阅读中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说来,有略读、细读和查读三种。
1. 略读
略读也叫快读,其目的是用浏览的方式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思想,并对文章的结构有个总的认识。略读时,应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始段、结束段、文章中每段的段首句和结尾句以及篇章连接手段和行文中的信息词(signal word),因为它们往往是对文章内容的最简单概括,是左右文章大意的关键。略读适用于主旨类的题目,考生可以迅速通读全文,掌握大意;要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因为两头是文章中信息化最强的部分,往往点明主题、做出总结或推断,对主旨或篇章层次的题目尤其有帮助。
2. 细读
找到文章中的有关范围以后,在范围内逐句阅读,特别对关键词、句要仔细琢磨,以便对其有较深刻、较准确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要理解其字面意思,而且要通过推理、判断,弄清文章中“字里行间”潜在的意思。在细读时,对没有学过的生词,可根据上下文或自己掌握的背景知识等来推测其意义;对一时难以看懂的长句子,可借助语法手段,对其结构加以分析,以达到理解的目的。这是考试中使用较多的方法,因为有的题目并不是直接就出现在文章中的,需要考生自己整理和判断各个细节才能得出结论,因此考生要掌握细读的技巧,还需要具备分析句子和意群甚至篇章的能力。
3. 查读
查读又称寻读或索读,是一种通过快速阅读查找针对某道试题的事实或细节的方法。它也可以用来查阅某个单词、短语或句子在一定上下文中的意思,对那些与待回答的问题无关的信息则略过不读。此法可用来解答情节题、是非题,以及词义、句意推断题。在运用这一技巧时,要注意扫视那些与问题相关的重点词、数据等,尽量把查阅的范围缩到最小,从而提高阅读效果。查读最适用的题目通常是细节题,即对who,what,when,where,how,which 等待定细节提问,考生只要明白了问题目标所在以及它的相应选项,便能很快用查读的方法,从原文中找到信息,做出选择。
在一篇文章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在正式考试中,阅读理解部分可遵循下列步骤:先用“略读”法浏览全文,以了解中心思想及大意;用“查读”法获取某些特定的信息;用“细读”法掌握确切内容或深入理解文意。在阅读过程中,为方便起见,可在文章中划出关键词句,这样有助于文章的回查,以此作为答题依据。回答全部问题后,如果时间允许,可再快读一遍全文,以确定各题答案是否符合文章的精神。
和阅读方法紧密相关的问题还有阅读速度,这也值得引起考生的注意。要以较快的速度从大量材料中捕捉关键信息,就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逐词阅读,而是按意群(meaning group)扫视、连贯阅读;不是拘泥于对个别词句的理解,而是力求做到融会贯通、掌握通篇的中心思想;不是通过翻译来理解,而是使英语的文字在大脑里直接产生意义。只有这样,阅读速度才能加快,理解的准确率才会提高。
阅读速度慢的人一字一顿地读:
He | set | about | measuring | brain | volumes | of | a | thousand | people | of | different | ages | and | varying | occupations.
阅读速度中等的人以大约两个词为单位来读:
He | set about | measuring | brain volumes of | a thousand people | of different ages | and varying occupations.
阅读速度快的人这样读:
He | set about measuring brain volumes | of a thousand people | of different ages and varying occupations.
我们可以注意到阅读速度慢的读者目光要停16次,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这样会大大地降低阅读速度。我们应该一个意群一个意群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也使阅读理解更加通畅。在今后的阅读中,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要有意识地训练以意群为单位移动目光来阅读,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下意识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词汇知识
阅读理解的文章中经常不断出现重复词,有时以原词、同义词、近义词、上下义词等形式出现。语篇中的句子正是通过这种词汇复现关系达到了相互衔接、意义统一完整,而这些重复出现的词汇还能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时从词语重复现象能体会出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态度。有时候还可以通过这些重复出现的词来猜测语篇中相关的生词,这就涉及猜词技巧的应用。
猜词技巧:猜词技巧是阅读中一项非常重要和常用的技巧,是应对生词、确定词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确切含义的主要手段。阅读中的生词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上下文中的词、句乃至整个篇章,在意义上、结构上和逻辑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这些联系便是我们推测词义的依据,通常简称为词的上下文线索 (context clues)。
常用的上下文线索有三种:举例线索、推理线索和比较与对照性线索(包括同义词、反义词线索及重复线索)。
1. 举例线索
举例的目的是对重要的观点进行支持与论证或对难懂的概念或术语进行解释与说明。举例往往会使观点与概念更加清楚、明了、易懂。如在“So they became dynastic names, as Ptolemy was for the ancient Egyptian rulers. One of my names, Chief Buffalo Child, is a dynastic name and title.”一句中,作者要说明的是dynastic names这个概念。从它的构词上我们也可以猜出它的基本意思。但如果从其上下文来理解,意思则更加明显了。as(正如)引出的定语从句说明Ptolemy就是古埃及统治者的名字,即这个名字代表着Ptolemy王朝。因此我们可以推测dynastic意思是“表示朝代的”或“代表王朝的”。所以 dynastic names的意思就是“朝代名称、国号”。那么下文中所说的“对我的一个称谓或我的一个头衔”就是根据Buffalo(这个朝代名)命名的。
表示举例的信号词有:for example,for instance,such as,as,like等。
例1:Doctors recommend that everyone exercise every day, particularly those who spend many hours doing sedentary activities like reading, typing or sewing.
Q: You can tell that when people are doing a sedentary activity, they must be
[A] sitting.[B] learning.[C] relaxing.[D] running.
【分析】答案为[A]。like reading, typing or sewing(如读书、打字、缝纫)是对sedentary activities的举例说明。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坐着不动、缺少运动,所以答案应选[A]。
例2:People wear black clothes at some serious ceremonies, for example at funerals and graduations.
Q: You can tell that a ceremony is
[A] a special occasion.[B] a special sport.[C] a special holiday.[D] a special person.
【分析】答案为[A]。其实大家都理解ceremony这个词的意思,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看到ceremonies和 funerals,graduations之间的上下义关系,所以选[A]。
2. 推理线索
我们知道句子是由词群或词组群组合而成的, 其中词与词或词组与词组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搭配与衔接关系,即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上下文的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也存在这样的逻辑关系。这些逻辑关系所形成的推测依据,就是我们所说的推理线索。
例1:Generosity can not be measured by the amount of money that one spends to benefit other people.
Q: True generosity comes from one's heart, not from his
[A] time.[B] labor.[C] mind.[D] purse.
【分析】答案为[D]。因为原文说了一个人是否宽容大方不能用他为别人花了多少钱来衡量;题干接着就问大方来自于一个人的心,而非别的什么,当然选择钱包最合逻辑。根据上文关于大方与金钱关系论述的线索推测出“钱包”的结论。这就是推理技巧的运用。
例2:The word umbrella means “little shadow.”
Q: Perhaps umbrellas were first used as protection from the
[A] wind.[B] sun.[C] rain.[D] cold.
【分析】答案为[B]。运用推理技巧。原文说“伞”这个字的意思是“小荫”, 而“荫”是阳光下由遮挡物形成的阴影,并非以风、雨、冷为条件的产物。因此选[B] 太阳。
例3:Moreover, demographers see the continuing shift south and west as joined by a related but newer phenomenon: More and more Americans apparently are looking not just for places with more jobs but with fewer people, too.
Q: The word “demographers” in the last paragraph most probably means
[A] people in favor of the trend democracy.[B] advocates of migration between states.[C] scientists engaged in the study of population.[D] conservatives clinging to old patterns of life.
【分析】答案为[C]。根据上文逻辑线索:美国人东搬西迁不仅要看所搬迁到的地方是否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要看当地的人口是否更少。这里谈的是人口问题,因此在四个选项中应该不难找出答案:[A] 支持民主的人,风马牛不相及;[B] 州际移民的鼓吹者,不够贴切;[D] 依恋老式生活方式的人,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而[C] 从事人口问题的科学家,与上文线索“人口问题”对上号, 因而是正确答案。
3. 比较与对照性线索
比较与对照也是一种常见的重要技巧。作者在写作时经常把两个或更多的人或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或对照,展现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比较和对照有助于读者在更宽广的范围内理解作者的意图,提高阅读效果。注意,比较用来指出事物的相同点,而对照则用来指出事物的不同之处。
例1:He had always envied others who excelled in athletics and he longed to join them in games; but he was too slow.
Q: Even though he had been elected class president, he still longed to be
[A] a sports hero.[B] the best student.[C] a respected person.[D] a club member.
【分析】答案为[A]。让我们运用比较技巧试一试:athletics是生词,但通过上文可知这个词与game(比赛)有关。再看几个选项:[B] 最好的学生,[C] 一个受尊敬的人,[D] 一个俱乐部成员,也可能是读书、艺术、企业家等其他类型的俱乐部。通过比较,三者与比赛都不具有同现关系。而[A] 一个运动英雄,与比赛联系最紧,因而可推知athletics是“体育、运动”的意思。
例2:Our spacious house has more advantages than our over?crowded apartment.
Q: “spacious” means
[A] small. [B] different. [C] roomy. [D] high.
【分析】答案为[C]。句中的more than结构表明our spacious house与our over?crowded apartment是对照关系。所以spacious与over?crowded意思相反,指“宽敞的”。四个选项:[A] 小的,[B] 不同的,[C] 宽敞的, [D] 高的,故[C] 正确。
三、语法知识
这里指了解阅读理解中的主要语法关系,这些语法关系往往是出题人出题的着眼点。这些语法关系常常使用过渡性词语作为连接手段,它们能以多种方式沟通和建立前后句子间、各段落间意义上的联系。这些功能词或信号词对考生的思维起着“指示灯”的作用。它们不仅能承上启下,还能转折上下文的语气。这些过渡性词语标志着句子或段落之间的特定关系,它有一种解码作用,即根据特定的过渡词能迅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
常用的过渡性词语有以下几类:
(1) 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处于并列地位,共同说明一个话题,一种现象。如:also,besides,further,furthermore,even,too,moreover,in addition,in particular,even more important,still,what's more,and等。
(2) 强对比与转折关系:表示与上文相反,下文提出作者的真实观点。如:(un)like,similarly,likewise,in the same way,in spite of,despite,on the contrary,by comparison,in contrast,but,however,although,on the other hand,yet,nevertheless,conversely,otherwise,as a matter of fact,no doubt,unhappily,unfortunately,in fact,after all,anyway,even等。
(3) 因果关系:也是一种解释关系,结果在前,原因在后,多谈论的是一个问题,一层意思。如:because,thus,so,so that,now that,since,as a result,therefore,consequently,for this (that) reason,hence,accordingly,seeing that等。
(4) 列举关系:such as,i.e.,for example,for instance,in fact,a case in point,take sth. for example,for one,for another等。
(5) 表示结论和概括意义:to conclude,to sum up,in sum,in conclusion,in short,in brief,on the whole,in a word,all in all,generally speaking,it can be seen from等。
四、语篇知识
1. 语篇分析能力
推理题、作者态度题常依赖于语篇分析,而词汇、句意的判断也常视上下文而定,联系当时的语境(即上下文)。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语境还包括文化背景知识。如果考生对所选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很了解,理解起原文来就显得游刃有余,轻松自如,否则就会很费力,尤其是当考生碰上几个带有文化色彩的词汇、典故,更是头大。例如《爱情故事》(Love Story) 中男主人公表达不参加他父亲生日晚宴的决心时说的一句话:We wouldn't show unless hell froze over.(除非地狱结冰,否则我们不会到场。)“地狱”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是“非常寒冷、阴森的地方”,它应该一直结着冰,但“地狱”在西方人心目中是“非常炎热的地方”,所以“地狱”永远不会结冰。也就是说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决心永远不和他父亲和解。因此说,如果不了解这一文化知识,理解上句就会有困难。
2. 语篇组织能力
考研英语大纲阅读理解部分对考生规定的八种能力的要求主要是测试考生对于语篇的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推理过程。所以,熟悉文章体裁特点、篇章结构,有利于分清主次,抓住重点。
在阅读理解测试中,命题人出题是根据考研英语大纲的要求来选择短文,这就要求考生必须熟悉常用的体裁。在体裁上,大纲中规定的有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但近几年的实际考卷中绝大多数是议论文(大约占三分之二),其次为说明文(约占三分之一)。
议论文的特点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重点放在论点及论证方面,主题往往比较明确,通常文章开头点明主题,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其后段落围绕主题展开,并有影响读者的思想和行动的倾向。一篇短文如果有若干个论点,考生一定要弄清楚哪个是主论点,哪个是次论点或分论点以及主次论点之间的辩证关系。议论文常用的推理方法有:归纳法(即由个别到一般),先设前提,通过例证归纳出结论;演绎法(即由一般到个别),先提一般性的论断,再逐步提出支持该论断的证据,最后推出结论。阅读议论文的关键是要抓住作者的结论和观点,以及作者对其他观点的态度。
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特征、形状、构成、功能等进行介绍和解说。它不同于议论文,并不企图影响读者的思想,而是完全客观地描述,不带个人感情色彩。说明文常用的几种写作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析因果、分类别、作对比等。阅读说明文时一定要把握短文的中心,掌握作者是从何种角度、采用何种方法加以说明的,同时还要注意事实和数据。
总之,文章的体裁不同,要求的阅读技巧也不同。相同的语言水平下,阅读技巧起着很大的作用。
3. 熟悉语段结构模式
任何语篇或段落都要有一个中心,即主题句。一般来讲,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是对文章主题的阐明和总结,而每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又往往是该段的主题和总结,应特别重视。语段结构模式就是决定主题句以后的语段内容组织的形式。掌握语段结构模式,有助于我们把握住文章的写作思路,预测语段展开的内容。常见的语段结构模式有:因果关系、比较对照、列举、归纳描述等。
考研阅读理解短文一般有以下九种结构模式:
(1) 现象——解释——意义。
(2) 现象——后果——建议。
(3) 问题——原因——解决。
(4) 问题——例证——结论。
(5) 理论——定义——举例。
(6) 理论——重要性——做法。
(7) 事物——特点——意义。
(8) 事物——优缺点——结论。
(9) 事物——别人观点——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