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巴士网

英汉比喻的民族文化特色

分类: 英语学习方法  时间: 2023-12-07 17:11:59 

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掌握比喻是最大的一种艺术。比喻是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的。“比喻是天才的标志”。德国著名语言学者缪勒认为,比喻是人类语言中一种最有力的手段,没有比喻,语言的发展就不可想象。我国宋代《文则》早就有直喻、隐喻、类喻、诘喻、对喻、博喻、简喻、引喻、虚喻等记载。北京外国语学院邓炎昌教授也说:“语言是文化的冠石”,任何一种民族的语言比喻都反映着该民族的文化特征。比如古希腊人常用天神比喻快乐.逍遥;阿拉伯人常用风暴比喻灾难;非洲人常用橄榄树枝比喻和平;墨西哥人常用仙人掌比喻独立;而中国人则常用龙比喻自己的祖先,用梅.兰.菊.竹比喻中华民族的气质和传统精神……各民族的比喻不仅包含着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各民族对人生的看法以及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总之,各个民族的比喻包含着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本文主要就英汉比喻的民族文化特色作一分析。

由于比喻的心理基础是联想,所以人们时常把某些品质.特征与某些事或物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在这方面英汉比喻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由于英语国家(主要指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人和中国人(主要指汉族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就出现了在英美文化中提到某些事物时往往可以联想到某种特征,而在中国文化中却联想不到任何特征或者是其它的特征。同样,当中国人一提到某些事和物时就可联想到某些特征时,而英美人有时就根本联想不到任何特征。英语民族和汉语民族在联想上反映出来的这种差异,便构成了英汉比喻中的民族文化特色。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维方式和概念不同

英国诗人雪莱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Rise,like lions aster slumber
In unvanquishable number,
Shake your chains to earth like dew
Which in sleep had fallen on you,
You are many…they are few.”
“快像狮子般从梦中醒来,
你们有的是无法征服的数量,
快把你们瞌睡时被加在身上的
链锁,像露水一样甩掉——
你们人多,——他们人少。”

诗中第一句就把英国人比喻成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就威力无比。这首诗曾激励过数以百万计的劳动人民为挣脱身上的锁链而拿起武器同压迫他们的人斗争。
英国人.美国人和大部分西方人,都把狮子比喻成“百兽之王”,使它享有很高的声誉。如:regal as a lion(狮子般庄严),majestic as a lion(像狮子一样雄伟)。但是,中国人则认为狮子不过是一种凶猛强大的动物,而不见得庄严雄伟,倒是常把老虎(tiger)比喻成“兽中之王”。如常把勇将比喻成“虎将”;把勇猛善战的人比喻成“虎胆英雄”或“如猛虎下山”以及“攻如猛虎,守如泰山。”又如“他干起活来像个小老虎”,则是比喻“他”生机勃勃。

提到兔子,中国人很快就会联想到它的敏捷。如中国人常说:静如处女,动如脱兔。东北方言还把跑得快的人说成是“穿兔子鞋了”。但英语民族却认为兔子是胆小的象征。英语常说as timid as hare,as timid as rabbit(胆小如兔)。可是,中国人认为胆小的是老鼠,故有“胆小如鼠”之说。又比如:To swim like a duck游得像条鱼(游得像只鸭子)。like a duck to water如鱼得水(如鸭子得水)。in like a lion,out like a lamb虎头蛇尾(来时像狮,去时像羊羔)。like a cat on hot bricks像热锅上的蚂蚁(像热砖上的猫)。like a drowned rat像落汤鸡(像落水的老鼠)。as thirsty as a camel像条渴龙(像头渴骆驼)。as stupid as a goose蠢得像猪(笨得像鹅)。as stubborn as a mule犟得像头牛(顽固得像头骡子)。as cunning as a dead pig狡猾得像狐狸(狡猾得像头死猪)。as industrious as an ant像蜜蜂一样勤劳(像蚂蚁一样勤劳)。……

以上的这些英语比喻,如按汉语习惯译成中文后,便会出现英汉喻体完全不对应的现象。这反映了英汉民族在思维方式.概念和习惯上的差异。中国人怎么也想象不出鹅能够象征愚蠢,死猪有狡猾的特征。只有英语里才有这类比喻。但译成中文时,只能按中国人的习惯进行意译,不能直译。这便是英汉比喻民族文化的特色之一。

二.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不同

英美和大多数西方人大都信奉基督教,他们常常用《圣经》中的人名.地名和故事情节来做比喻的喻体。如…the term(World WarⅢ)has conjured up dreadful visions of a nuclear
Armageddon.(Ibid)(……这个词产生了核大战的可怖景象。——常铮译)句中的Armageddon出自圣经。圣经说,世界末日到来之前,善与恶将在Armageddon这个地方进行决战。因此,此词转喻为“大战”。又如Glasnost unleashed ,like Promitheus unbound,can ignite a holocaust as easily as it can warm a conversation,and the shift from a planned economy to a market economy may work only i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s willing to loosen its stranglehild on commerce.(Roger Rosenblait)“开放”的力量一旦敞开发挥,就会像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一样,它既可能是鼓励对话也可能轻而易举地引起一场大灾难。要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中央政府必须愿意解除对商业的严格管制。

Prometheus Unbound的原义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转义“释放出来的巨大力量”。把Prometheus喻为一种巨大的力量。英语中用这类宗教和神话作比喻的很多。如用muse女神比喻舞蹈表演艺术家。用virgin birth(处女生育)喻指“好处要得,责任不负”;用Tower of Babel(巴别通天塔)比喻语言障碍,等等。而这些词语全出自圣经。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佛教对中国习俗.思想的影响在比喻中也得到反映。如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比喻得过且过,胸无大志;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比喻平时不努力,用时应付一下;用“八仙过海”比喻各有高招。还有“小和尚念经”,“三个和尚没水吃”,“远看像菩萨,近看是泥巴”等等,都无不与佛教影响有关。这些是其他民族语言中不多见的。这便是英汉比喻民族文化的特色之二。

三.社会风貌和行为习惯不同

New York is neither heaven nor hell but battlefield.纽约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而是战场。这种比喻既是对美国无情的揭露,同时也说明了只有勇者才能在这里生存。The most flagrant scofflaw of all in America is the redlight runner.In New York city,going through an intersection is like roulette.(from Time,Jan,241983 by Frank)在美国,最明目张胆地藐视法律的行为就是闯红灯。在纽约,随意穿越交叉路口的情况简直就像转轮盘赌博一样,是碰运气的事儿。这种赌博和美国人闯红灯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碰运气。
Some cancer in their character has eaten away their Englishness.Englishness must have some moral capital to draw upon,and soon it may be asking for a overdraft.(—Priestly)英国人的本性已经发生了癌变,已经被吞噬,需要一些道德“资本”来补养,以求生存,而且用不了多久,这种需要就会供不应求。(——普里斯特利)
汉语中也有许多这类比喻,如: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流沙河:《理想》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

以上这些英汉比喻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各自的社会风貌和行为习惯。美国人“碰运气”的行为,英国人本性癌变现象,中国党群关系的具体形象化等等生动的比喻,只有在各自的民族语言中才能找到。这便是英汉比喻民族文化的特色之三。

四.文学艺术和历史背景不同

中国人常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诚意。然而,英国人就没有这个历史背景,所以也没有这个比喻。同样,英美国家常用Odyssey(奥德赛)比喻艰难的旅程。但中国就没有这一文学渊源,因此也就没有这一比喻。又如:He is a Shylock.他是夏洛克。You think you"re goddamned Tarzan?你以为你是塔尔赞吗?Shylock(夏洛克)是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常用来比喻冷酷无情的家伙。Tarzan(塔尔赞)是美国人巴勒的冒险故事《人猿泰山》中的主人公的名字,常用它来比喻健壮.灵活的男子。又如《基辛格》一书开头对基辛格的一段描写:
…he (kissinger)has been described as,among other things…″Dr.Strangelove,″…″Nixon"s Metternich,″…″Jackie Onassis of the Nixon Administration.″(M.&.B.Kalb;Kissinger)……他(基辛格)成了传奇人物,给他加的头衔多极了,……“斯特兰奇洛夫博士”……“尼克松的梅特涅”,……“尼克松政府的杰姬·奥纳希斯。”(马文·卡尔布佰纳德·卡尔布:《基辛格》)Strangelove(斯特兰奇洛夫)是1964年美国同名电影Dr·Strangelove(《斯特兰奇洛夫博士》)的主人公,是一个受美国雇用.毫无人情的德国科学家;Metternich(梅特涅)是19世纪奥匈帝国的外交大臣和首相,外交老手,基辛格非常崇拜此人;Jackie Onassis(杰姬·奥纳希斯)是美国已故总统肯尼迪的妻子,一直被认为是“最受欢迎的妇女”之一。这就是说,基辛格具有这三个人的特点。中文比喻里也有不少同类的例子,比如:“在你们中间肯定会有未来的鲁迅和郭沫若。”“我们厂里的诸葛亮真多”。用他们来比喻,是指这些人有才华.有成就.多谋善断。又如“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天安门诗抄》)诗中用“鬼”和“豺狼”来比喻残暴和险恶的“四人帮”。“雄杰”喻指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总理。只有了解中国历史背景的人,才能理解诗中的喻意。这就是英汉比喻民族文化的特色之四。

英汉比喻的民族文化特色源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包括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人情.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既表现在各自的语言之中,又表现在各自语言比喻里。正如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萨庇尔(Edward Sapir)在他的《语言》一书中所说的那样:“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他还认为:“语言是社会现实的向导”。语言中的比喻更是如此。

比喻最富于艺术表现力,是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常常给人以美的回味。现在,比喻越来越被中外学者广泛地运用着,可以说它成了一种高频率.高效率的修辞手段。但是,不少英语工作者,由于不了解比喻的民族特色,不知道英汉语言修辞以及所引起的联想方面的差异,有时还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地道的英语比喻,同样也不能灵活地将汉语里的比喻准确地译成英文。这样,就难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影响我们同外国朋友的交流。比如,有位哈佛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在与导师初见面时说:“老师,我初出茅庐,不知天高地厚,请老师多多包涵。”这位美国导师被他说得莫名其妙。但他天性幽默,机智地说:“你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吗?我也不知道呀。”尽管这位留学生英语讲得很流利,但他的导师仍然无法理解这一比喻的涵义。又如英语里有这样一个比喻:Mary and her mother are as like as two peas.按字意一个一个词地译成汉语是:玛丽和她的母亲就像两颗豌豆一样地相像。这种译法是不对的。因为英语中“as like as two peas”,按英国人习惯,应译成“酷似”。可是汉语中把人与豌豆相比会产生一种不敬。因此,了解比喻的民族特色,对从事英汉语言翻译工作的人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想了解中国。正如新加坡英语专家高永生先生所说:中华文化的传播要借助于支配了世界大部分地区的英语,就像建设中国现代化必须借助于西方科技一样。而英语中的精华是比喻,因此了解比喻的民族特色能让更多的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也能让中国人更好地了解世界。

猜你喜欢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