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烟花”In-fa
作为江浙地区人民,每年夏天都不好过,高温闷热,一场台风带来的清凉对我们确实有点“久旱逢甘露”的感觉。
但我们的心情又是复杂的:一方面怕它不来,一方面又怕它乱来。
这不,今年迎来的第一场台风就很凶残--“烟花”。
我注意到这次台风“烟花”的英文名叫In-fa,我还以为是fireworks…
你念一下就知道,In-fa是“烟花”的粤语音译。
国际上也都用“In-Fa”来报道这次台风。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次台风的英文名用了粤语的音译?
我们发现“烟花”这个名称由澳门提供,而澳门人是说粤语的,所以自然英文名要用粤语的音译—In Fa了。
既然说到这个问题了,就给大家科普一下台风都是如何命名的。
国际上约定了一个台风的命名法则,全称叫:
Northwest Pacific and South China Sea tropical cyclone naming system(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
补充一下,“台风”(typhoon)的学名就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Northwest Pacific and South China Sea tropical cyclone)。
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规定,台风的名称由亚太地区的11个成员国和3个地区提供名字,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深受台风影响。
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样一共获得140个名字,然后再周而复始地使用。
另外,因为大家期待台风带来的伤害能小些,所以这些名字大都以祥瑞、花草命名,比如:
白鹿、鸳鸯、珊珊、万宜、凤凰、白海豚、彩云、蝴蝶、琵琶、莲花、烟花、玛瑙、梅花、珊瑚...
所以澳门给台风起名"烟花"也是希望它"烟花易冷"、"昙花一现",不要造成重大损失。
但如果某次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难,名字可能会被删除,也就是说这个名字就永远指代那次灾难性的台风了。
比如2018年,过于凶残的台风“山竹”(Mangkhu)已被除名。
据说人们首次给台风命名开始于1887年,创始人是一个叫Clement Wragge(克里门·兰格)的气象学者。
克里门·兰格喜欢把台风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这样他就可以在播报天气的时候说:
“XXX causing great distress”(某某造成了巨大灾难)或“XXX wandering aimlessly about the Pacific”(某某在太平洋上行踪不定)…
有时候还真挺佩服老外的幽默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