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巴士网

再说难译的齐泽克

分类: 英语学习方法  时间: 2023-12-07 17:11:45 

我在阅读齐泽克著作的过程中,先后参考过两本导引性质的书:一是Routledge出版社Critical Thinker系列里的《齐泽克》分册(Tony Myers著,2003年第一版),一是Continuum出版社Live Theory系列里的《齐泽克》分册(RexButler 著,2005年第一版)。前面一本的优点是通俗易懂,缺点是作者对齐泽克的思想领悟得不透,行文未免东拉西扯;后面一本无疑深入得多,不过其理论语言略显艰涩,有时读起来比读齐泽克的原文还费劲儿,似乎没起到导读的效果。

最近,RexButler 的著作出了中译本,取名《齐泽克宝典》(胡大平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我取来与原书对照,感觉译文质量从总体上讲还是不错的,只是有点不大均衡,第五章、第六章错得就相对较多了。下面仅举几个例子,来谈谈译文存在的个别缺陷。

例一:“我们现在所主张的是[比本雅明]更加激进的东西:彻底的历史姿态(与历史相对论相反)所‘相对化’的不是过去,而是悖论性地,是现在本身——我们的现在只能被理解为(不仅在过去真正发生之事,而且是)被压制的未来潜能的结果,那个未来包含在过去之中。”(第96页)原文为:What we are claiming [of Benjamin]is something much more radical:what the proper historical stance(as opposed to historicism)‘relativizes ’is not past but,paradoxically, the present itself — our present can be conceived only as the outcome (not only of what happened in the past ,but also) of the crushed potentials for the future that were contained in the past.事实上,这段话原本出自齐泽克的著作《易碎的绝对》,译者在此显然参考了《易碎的绝对》的中译本(蒋桂琴、胡大平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却有意改动了几个字,现将《易碎的绝对》中的译文抄在下面:“我们现在所主张的是更加激进的东西:特定的历史姿态(与历史相对论相反)所‘相对化’的不是过去,而是悖论性地,是现在本身——我们的现在只能被理解为(不仅在过去真正发生之事,而且)所压制的未来潜能的结果,这个未来包含在过去之中。”(第85页)比较之下不难发现,“特定的”改成了“彻底的”,“所压制的”改成了“被压制的”,“这个未来”改成了“那个未来”。那么,是愈改愈佳,还是愈改愈糟呢?在我看来,《易碎的绝对》的译文和《齐泽克宝典》的改作半斤八两,改不改都是一样的。

现在,一处一处地将译文的问题列出来:1.作者引用齐泽克的话时在方括号里加了of Benjamin 的字样,那么它是“比本雅明”的意思吗?不是的。齐泽克其实是在演绎本雅明的观点;2.proper 在这里的意思就是“正确的”,proper historical stance就是“正确的历史态度”,译成“彻底的历史姿态”或“特定的历史姿态”都没什么根据。3.将historicism 译作“历史相对论”是有先例的,但我认为最好译为“历史主义”,退而求其次也应该是“历史决定论”(波普尔的书就有人译作《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假如说historicism是“历史相对论”,那么Historical Relativism 又是什么呢?4.最后的定语从句,《易碎的绝对》的译者看错了,《齐泽克宝典》的译者居然也没看出来——假如定语从句是修饰“未来”的,那就该用单数的was而不是复数的were了,显然“这个未来”或“那个未来”根本不是重点所在,因为那从句本来是修饰potentials(可能性)的。试将全句重译如下:我们[认为本雅明]所主张的是激进得多的观点:(与历史主义相反的)正确的历史态度并不是把过去“相对化”了,恰恰相反,它是把现在“相对化”了——我们的现在必须被看作(不仅仅是过去所发生的事实的结果,而且也)是存在于过去但却被粉碎了的未来可能性的结果。

例二:“内在的越轨”(第128页)、“固有越轨”(第167页)、“固有侵犯”(第179页)。《齐泽克宝典》由五位译者合译而成,译名不统一也是意料中事,不过“固有越轨”、“固有侵犯”这两种译法居然出自同一译者之手,而他刚好又是负责全书译校工作的,这就有些让人吃惊了。我认为,齐泽克说的inherent transgression 译为“内在的出格”或“内在的越轨”似较合适,它是指这么一类现象,比如披头士闹闹性解放,王菲耍耍小脾气,表面上是出了娱乐的格,越了娱乐的轨,实际上呢,刚好是象征界秩序之内的一种补充。

例三:“无历史性”(ahistoricity ,第170页)、“历史性的”(ahistorical ,第170页)、“反历史主义”(ahistoricism ,第171页)。从一个词变化而来的三个词,居然有全然无关的三种译法,而且出现在连续的两页之内,这同样是上面提到过的那位译者的手笔。我认为,ahistoricity 应译为“非历史性”,相应地,ahistorical 可译为“非历史的”,ahistoricism 可译为“非历史主义”。顺便说一句,ahistorical 译成“历史性的”,无论如何都是重大疏忽吧?

齐泽克的思想本来就复杂,他的理论语言也不算很容易懂,翻译有个别瑕疵,相信读者都能理解,评论者也不应过分苛求。不过,假若工作做得粗疏草率,恐怕就没有人能替译者回护了。

猜你喜欢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