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记忆的秘密
◆词汇的重要性
语言是交流的基础,是表达个人意图的最直接方式。世界上多个文明孕育衍生出多种语言,而不论何种语言都有它的构成基础,就是词汇。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通常也是表意的基本单位。我们在学习英语时最常遇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单词量不足。词汇量不足,使你在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都受到限制。不能与讲英语的人有效地沟通,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个人的观点。在参加英语考试时,如果因为看不懂题目而无法回答问题,则更是尴尬与遗憾。
◆母语与非母语在学习中的不同
大家知道,我们在出生后,成长在母语的环境中。在日常的听说中,学会了用母语表达自己的意图,即便你当时还不会读和写。再长大些,父母会教你认识自己的名字,以及读写一些常用的汉字,这种训练在上学接受正式教育后,会变得集中与平常。
当我们第一次接触外语时,偶尔会感觉兴奋与紧张,因为我们在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与交流。可是当你意识到这种全新的语言要作为一门学科来对你进行考核时,大多数人的兴奋感会逐渐丧失。我们用一种课堂教学的方式来学习外语,这与孩子成长中自然的语言学习过程有很大区别。我们没有了语言环境,没有了听说的基础作为铺垫,直接面对全新的语言,的确令一部分人感觉难以招架。
这种感受在第一次学外语的人中很常见,特别是这种外语与我们的母语有本质的区别时,感觉尤为明显。
◆印欧语系中英语的构成
英语是印欧 (1ndo-European)语系中的一支。印欧语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包括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大部分语言。讲印欧诸种语言的总人数约有十八亿七千五百万,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左右。早在1786年,英国梵文(Sanskrit)学者威廉•琼斯爵士 (Sir William Jones) 就指出:欧洲、印度、波斯等地的大多数语言,包括古希腊语、古拉丁语及古印度语属于同一“家族”。
印欧语系包括:印度语族(Indic);伊朗语族(Iranian);斯拉夫语族(Slavic),波罗的话族(Baltic),日耳曼语族(Germanic),拉丁语族(亦称罗曼语族[Romance]),凯尔特语族(Celtic),希腊语族;阿尔巴尼亚语(Albanian),亚美尼亚语族(Armenian),吐火罗语族(Tocharian;Tokharian);赫梯语族(Hittite)。日耳曼语族是一个比较大的语族。它又分为三个语支:东日耳曼语支(EastGermanic)主要以现已绝迹的哥特语(Gothic)为代表;北日耳曼语支(North Germanic),主要以古北欧语(Oid Norse)为代表,包括今日的挪威语(Norwegian)、冰岛语(Icelandic)、瑞典语和丹麦语等;西日耳曼语支(West Germanic),包括低地德语(Low German) 今日的荷兰语(Dutch)、高地德语(High German)、英语、弗里西亚语(Frisian)佛兰芒语(Flemish)等。因此,我们说: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日耳曼语支。
在英语中常常是以音来表达一种事物,如:bee 就是模仿蜜蜂飞行时的声音。英语中有好多名词都是如此。因为英语是由字母组成的,而字母正是与音节对应的。比如,一个陌生的英语单词,我们看它的字母拼写,就可能会读,但你很难猜出它的确切含义,越是短的单词,越是如此。这与我们的母语——汉语有本质区别。
◆表音语言与表意语言的不同
我们所使用的汉语有几千年的形成发展历史,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事实上汉字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它是由记事符号和记事图画演变而成。汉字的构成主要有三种方法:
象形法
这是形成汉字的最早方法,因此创造了最原始的文字,例:“日”写成 ,“月”写成 ,水写成 ,牛写成 等等。这些象形字经过逐渐的演变,到后来都改变 了原字的形体,变成了后来方正的字体。
会意法
象形字比较容易看出造字的道理,但它们不能表达抽象的意思。古人便创造了另一种造字法——会意法。就是用不同的符号或借用“象形字”加上一些符号来表达一个抽象的意思。例:“明”字写成 ,意为“日”和“月”带来光明。“旦”字写成 ,意为太阳从地平线升起。
形声法
象形字和会意字都能从字形上看出字的意义,但却不能读出声音。因此又创造了形声法来造字。把表示声音的声旁和表示意义的形旁搭配起来,组成很多新字。这样文字越造越多,尽管汉字中形声字占90%左右,并且同一个字在各地发音也有所不同,但汉字的表意基础是不变的。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汉字是通过形意来表达思想,英语是通过语音来表达意图。或者可以说,汉语是视觉语言,英语是听觉语言。这种差别告诉我们,学习英语时,要充分抓住英语的特点来学。
◆人们记忆的特点
提到记忆力,有些人会很自然的说,自己年龄大了,记忆力不如孩子了。的确,我们经常看到7、8岁的孩子可以轻松的背诵长篇儿歌;健忘的40岁成年人找不到自己的钢笔。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首先,孩子们的心理压力小,他们相对放松。玩耍中的孩子可以沉醉于游戏与儿歌。其次,孩子们在玩耍的兴奋状态下,记住了玩的过程,同时也记住了儿歌。可就是说,这是在兴奋状态下的高效记忆。
相反,成年人往往是在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有目的的,强迫性的记忆。这种心理压力,破坏了人的想像力,削弱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甚至抑制了记忆系统的有效工作;所以记忆效果差。
那么,真的是成年人的记忆不如孩子吗?并不是这样。比如当我们在放松的情况下听相声或者听评书,我们边听边想象着故事所描述的场景;在听过以后,我们通常可以复述大多数内容,这是儿童办不到的。是什么使我们记住了所听到的内容?就是没有压力的兴奋状态。人在兴奋状态下,大脑系统有更高的效率。分析力、理解力、记忆力都会提高。
在学校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学习成绩好,兴趣爱好广泛,参加体育活动,几乎各个方面都很出众。因为他们在课堂上没有压力的听讲,老师讲的课程可以听懂,可以跟上进度;课后可以放松的去玩,去参加活动,几乎每时每刻都是兴奋状态,从而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由此可以看出,个人的兴奋状态是多么的重要。
这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记忆力究竟是什么?心里学家指出: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即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它与感知觉不同。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是保存个体经验的形式之一。记忆又分为:情景记忆(亲身经历)和语义记忆(如化学公式)、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等等。这里所提到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是影响我们平时背单词效果的两种模式。
所谓内隐记忆,是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又称无意识记忆。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如记忆的单词回忆不出,但熟悉度仍在。)
在生活中,也许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课间休息时,你正在教室里看一本非常有趣的小说,有两位同学在你座位旁边的过道上聊天。由于你看得津津有味,那两位同学究竟在谈些什么,你可能并不知道。但是,一旦在他们的谈话中出现了你的名字,你马上就会意识到。这说明,在那两位同学聊天时,尽管你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但实际上,他们说的话已经进入到你脑中并经过了信息加工处理。那些一般性的信息,由于没有达到"激醒"的阈限值,便被"屏蔽"住而没有被你意识到;而像你名字这样的一些特殊信息,由于达到了阈限值而被你意识到。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在脑的活动中,除了具有可以知晓、有意识的信息加工方式外,还可能具有未被知晓、无意识的但确实存在的信息加工方式。前者由于是可知的,常被称作信息的"外显加工"方式;后者由于是不知不觉的,常被称作信息的"内隐加工"方式